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

2024-05-19 00:02

1. 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


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

2. 经济学作业

大学管理者不正确,其实既是天然气供应真的不会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影响,但一旦石油价格大幅上升,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替代品,必定广大用户都倾向使用天然气,使得其需求大增,自然价格也会上升,因此石油价格的上升是会连带的影响其他能源价格走高的,尤其是在其他能源途径不多,技术成熟度高只集中少数几种能源的情况下。

3. 政治经济学的考试重点有哪些?

导论:
1.	物质资料的生产:指人们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改造劳动对象,使之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
(1)物质资料生产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2)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的总和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	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的三要素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3.经济规律——经济现象与经济过程的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试述经济规律的特点
a与自然规律不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
b经济规律不是永恒的
c与自然规律不同,经济规律具有阶级性
**为什么说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怎样理解人们可以正确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a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并发挥作用不与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不可以制定,修改和取消经济规律
b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毫无作为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使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为人们带来经济利益。
4.社会生产关系具体包括四个基本方面(广义的社会生产关系):狭义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5.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一切经济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篇: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特征
第一章:商品
1.商品经济——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2.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制)
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市场机制:价格,供求,竞争  
 **试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1)两者内涵不同,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而市场经济则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2)两者又有联系
a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时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
b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内在根据
c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4.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a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比例关系
c价值——凝聚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试述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两者既对立有统一
1)两者是统一的;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缺一不成为商品
2)两者又是对立的;
a商品生产者为你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要让渡这个商品的使用价值
b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要支付这个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劳动量成正比
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具体形式各不相同的劳动它形成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单纯的人们脑力或体力支出的劳动它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6.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它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2)它是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3)它是马克思其他一系列经济理论的基础
第二章:货币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他的本质是什么?
货币是商品的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货币具有衡量其他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具有媒介商品交换的职能
3)支付手段——货币具有延期支付的职能
4)贮藏手段——货币具有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的职能
5)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所需货币量=代售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
第三章: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商品的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来进行
2.价值规律的作用
a它能够自发的配置社会资源
b它能自发的刺激生产力发展
c它会促使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3.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决定商品市场价格的主要有:a价值b供求。
4.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二篇: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四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作为货币的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什么区别
a流通的方式不同:货币的流通W-G-W(商品-货币-商品)资本的流通G-W-G`(货币-商品-货币)
b流通的起点不同.终点不同
c流通媒介不同
d流通交换顺序不同,
e流通的目的不同:货币流通是为了取得另一种使用价值以满足生产者的需要,资本的流通则是为了实现价值增值
1.	资本总公式 G-W-G`
2.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表现为资本增值与价值规律要求等价的矛盾;

3.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
4.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a劳动者有人生自由
b劳动者无生产资料;
5.劳动力商品价值——由维持劳动者及其家人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
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为什么说劳动不是商品,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报酬,而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a如果劳动是商品,那么出卖前它就应该存在,但那时,劳动并不存在,所以劳动就不是商品。
b如果劳动力的是商品,那么劳动这个商品的价值就应该由劳动来决定,这是毫无意义的同一反复,所以劳动不是商品。
c如果劳动是商品,或者否定价值规律,或者否定资本增值规律,所以劳动不是商品。
7.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过程,价值形成或价值增值过程(不外是超过了一点,而延长了价值形式过程。)
**试述资本的本质
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体现了资本家与工人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3)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4)资本是一种运动
8.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a划分依据——根据资本中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b划分内容——用于购买生产资料部分的叫做不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部分的叫做可变资本
c划分的目的——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即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带来的,而是由其中的可变资本带来的,是工人劳动创造的
9.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劳动时间相应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a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劳动时间相应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率先提高劳动生产力所获得的其商品的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它为多数劳动资本家所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它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
c资本家是在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来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
**试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1)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3)两者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所以在资本主义不同时期起不同作用。
第五章:资本积累
a再生产——指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
b简单再生产——指规模不变的生产
c扩大再生产——指规模扩大了的再生产(a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b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家为什么要进行资本积累或资本积累的本质是什么?
1)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内在动力),为了适应来自外部竞争的压力(外在动力)
2)资本家利用无偿获得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
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3)不变资本的节省
4)预付资本的大小;
**资本的结构
1)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中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例
2)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3)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c/v。
资本积累必然会导致资本的邮寄过程不断提高
**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时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1)随着资本积累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对劳动力的需求则会日益的减少,
2)随着资本积累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会不断提高,从而会不断加大劳动力的供应量。
**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不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说必须的
1)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2)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也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周期的要求,
1.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一级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一级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
**为什么说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必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
2)资本积累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矛盾不断加剧,随着资本积累有机构成提高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由于资本积累是社会财富的积累,所以,随着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私有制也会不断发展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断加剧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要求,从而必将被社会主义说取代
第三篇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六章: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产业资本在循环流动中要经历哪些阶段?相应的要采取哪些职能形式?
1)购买阶段:G——W(流通领域),在此阶段中产业资本采取货币资本的职能。
2)生产阶段:W—P—W’,在此阶段中资本采取生产资本职能,即创造价值或剩余价值。
3)售卖阶段W’—G’,在此阶段中产业资本采取商品资本职能,即实现价值或剩余价值。1.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在运动中要经历三个阶段,相应的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最终实现了货币的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这样一个完整过程 即G—W—P—W’—G’
**为什么说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是它的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产业资本有三种循环形式
a货币资本循环即G—W—P—W’—G’   
 b生产资本循环即P—W’—G’  G—W—P  
 c商品资本循环即W’—G’  G—W  P—W’
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1)从理论上看,产业资本的三中循环形式各有特点,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本运动特征,所以,只有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考察,才能使我们正确认识资本运动的过程和本质。
2)从实际看,要实现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运动,必须:
a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
b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要相继转化
2.资本周转——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
3.周转时间——资本循环一次所花费的时间,包括:
1)生产时间:a劳动时间b劳动中断时间
2)流通时间:a购买时间b售买时间
4.周转次数(n)——在一定的时期内资本循环的次数
5.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a划分依据:根据资本中不同部分价值周转的方式不同
b划分的内容:用于购买机器、厂房等劳动资料的资本是固定资本;用于购买生产材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资本,以及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流动资本
c划分的目的:为了揭示资本中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的不同影响。
6.固定资本的损耗
a有形损耗——由于使用或自然力作用使固定资本损失
b无形损失——由于技术进步或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固定资本价值损失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1)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3)周转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和流动时间)
7.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预付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即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一年中固定资本价值周转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价值周转总额)/预付总资本量
8.资本周转速度余年剩余价值量成正比,即M=m’n资本周转速度余年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即M’=m’n
第七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及其周期性
1社会总资本——社会中所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运动的总和
2社会总产品——社会中所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创造的全部产品
3社会总产值——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包括cvm)
**研究个别资本运动与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有什么本质区别?
研究个别资本的运动可以不考虑个人消费的问题而研究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则要考虑这一问题
**为什么说社会总资本在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及在实物上得到补偿
b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c 社会总产品在实物上得到补偿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关键
**什么是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在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
1)社会总产品实物构成以及社会社会生产两大部略的原理是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在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
2)社会总产品从实物上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略,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可分为C、V、M三个组成部分
4.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I(v+m)=IIc (基本实现条件)  
2)I(c+v+m)=Ic=IIc  
3)II(c+v+m)=I(v+m)+II(v+m)
5.社会总资本扩大打在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前提条件
 1)I(v+m)>IIc  
2)II(c+m-m/x)>I(v+m/x)
基本实现条件
1)I(v+△v+m/x)=II(c+△c)
2)I(c+v+m)=I(c+△c)+II(c+△c)
3)II(c+v+m)=I(v+△v+m/x)+II(v+△v+m/x)
6.怎样正确理解和运用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
1)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在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2)随着资本积累,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必然忙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
3)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的生产而孤立增长。两大部类之间仍然要保持比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运用这一原理,要充分重视消费资料的生产,尤其要重视农业的生产,以满足我国众多人口的需求。
7.资本主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实现过程的矛盾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周期性产生的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源(资本主义矛盾的阶段性)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更新?
1)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逐渐摆脱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2)固定资本的更新又是资本主义陷入更深层次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8.试述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特征不如战前明显
2)战后经济危机对生产力的破坏不如战前严重
3)战后经济危机的同期性与非同期性并存
4)战后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并存
第四篇: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
第八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P)
1.成本价格K=C+V——生产中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利润——当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
**利润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就会掩饰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a 利润的含义(当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
b利润被看作是全部资产的产物是由资本带来的。这样就抹杀了工人劳动与增值的关系,从而也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注意: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二者在数量上是一致的,W=K+M=>W=K+P=>P=M
2.剩余价值和利润是同一价值体的不同存在形式,剩余价值是市场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3.利润率P`=P/(C+V)——-反映了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
**试述剩余价值率 的区别
1)本质关系不同:利润率反映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
2)在量上也不同:利润率总是小雨剩余价值率m`=m/p`(p/(c+v))**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的节省
**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就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a由于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同,周转速度不同,所以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高低也不同;
b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必然通过资本转移相互开展激烈竞争,部门之间的竞争的结果就形成了平均利润率;
c平均利润是一定量的预付资本按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即: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 
 d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就已经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但利润与剩余价值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则无论从质上还是量上,剩余价值的来源完全看不见,这样就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注意;从长期的趋势看,平均利润率是趋于下降的
4.生存价值      成本+平均利润=c+v+p(平均)
**为什么说生产价格是价值转化形式,
a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
b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引起的
c从全社会看,生产的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试述马克思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
a理论意义:这一理论完成了劳动价值;论,并使剩余价值理论得到进一步论证,
b革命意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一个工人,不仅要受到本部门资本家剥削,而且还要受到其他生产部门资本家的剥削,从而表明了与工人阶级对立的不是个别资本家,而是整个资产阶级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斗争,也不是个别人的利益冲突,而是两个阶级的对抗,所以工人阶级要求得到自身解放,就必须联合起来去反对资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第九章: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商业资本——产业资本运动中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的结果
2商品资本职能独立为商业资本必须:
a要有专门的商品
b要有独自的资本
3试述资本主义商业的作用
a商业资本的独立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节省投在流通领域的资本,从而可以增加利润总量
b商业资本的独立存在可以缩短流通时间,加快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可以增加利润总量
4.商业利润的实现途径  商业资本家按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购进商品,按生产价格销售商品所获得的差额
5.商业利源润的来源  来自于产业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6.商业例如的本质——商业利润体现了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阶级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7.商业利润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
第十章: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
1.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2.借贷资本的来源  来自于资本运动中闲置的货币资本
a固定资本的折旧费
b流动资本中暂时闲置的部分
c积累基金
**试述借贷资本的特征
a它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具有商品的形式
b它是一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资本
c它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G-G`          
3.利息              
**试述利息的本质
a利息是剩余价值转化形式
b利息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阶级,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c利息在零和平均利润之间波动  
4.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量,反映了借贷资本的增值程度  
 **影响利息率的因素有哪些?
a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b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为什么说从长期的趋势看,平均利息是趋于下降的
a从长期趋势看,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
b借贷资本有借大于求的发展趋势    
**试述资本主义信用及其特点
信用是以偿还为目的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包括:
a商业信用——是在商品买卖中以赊账方式买卖商品时所产生的信用,特点:它是资本家之间的信用、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的规模和范围要受商品实用价值流转方向的限制 
 b银行信用——它是银行资本家想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所产生的信用,特点:
.银行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信用的借贷对象是在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银行信用的当事人一方是银行资本家,另一方面是职能资本家
.在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银行信用的运动同产业资本的运动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背道而驰
**资本主义银行资本的来源
a银行的自有资本
b借贷资本
c消费基金
**资本主义银行的职能
a债务的职能(负债职能)
b债权人的职能(资产业务)
**银行的作用: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充当信用流通工具        
银行利润的实现途径——存贷利差
银行利润来源——来自于产业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银行利润的本质:它体现了银行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阶级,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银行利润在数量上应相当于平均利润
5.股份公司——它是资本主义通过发行股票合资经营的企业,在经营上它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所有制形式上,它以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否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部分的质变
**股票的价格是怎样决定?
a股票价格是资本化的股息收入,即相当于能够取得这笔股息收入的货币资本
b股票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股息的高低和利息率的高低,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与利息率成反比
c股票价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还要受到股票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影响股票供求关系的因素有很多:经济形势、政治形势、人们的心理因素等等..
6.虚拟资本——以股票或债券的形式存在的资本

政治经济学的考试重点有哪些?

4. 急要高中政治计算题!(有关汇率,社必时和个别劳动时间的)十分感谢!!

  高考《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解析及启示

  纵观近几年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以及全国高考地方试卷政治学科试题都普遍涉及计算题,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更强的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应该说这是一种命题趋势,广大师生务必引起高度关注。下面我们来看看今年高考中政治学科的计算题。

  (一)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

  例1: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      元,这会引起           。

  A.8000   0.5    通货膨胀      B.4000   0.25    购买力降低

  C.16000   2     纸币升值      D.2000    3     购买力提高

  【解析】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5000×8)/5=8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纸币为16000亿元,为实际所需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8000/16000=0.5(元)。

  (二)关于货币升值(贬值)或汇率升降的计算题

  例题2:在国际外汇市场,2007年7月份,美元对换日元的比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2008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这就是说(    )

  ①日元升值了②美元升值了 ③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④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

  A.① ③     B.② ③      C.① ④      D.② ④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将题中等式:100美元=14000日元,折算成:100日元=0.714美元,由此看出:2008年1月与此2007年7月相比,100日元换得的美元更多了,即意味着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提高了,美元对日元的汇率降低了。

  例3:(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它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为(        )

  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汇率的有关知识。美元贬值后,即我国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等量的人民币将会换得更多的美元,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用美元来表示其价格,则上涨在5%以上。此题正确答案为B。或者这样理解:人民币比美元可以表示为  X:Y=(1+5%)X:(1+5%)Y    美元贬值后意味着数量X的人民币换得的美元在数量Y以上,数量(1+5%)X的人民币换得美元在数量(1+5%)Y以上,即在美元贬值后,增加5%的人民币意味着增加5%以上的美元。

  例4:(全国高考文科综合重庆卷)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

  A、1400万元   B、5600万元   C、7000万元  D、9800万元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外汇汇率、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知识点。首先,结合汇率知识算出用人民币表示的每件商品价格为10×7=70,其次算出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70×100万=7000万,最后减去成本就是利润,7000万—14×100万=5600万。

  (三)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

  例5:(全国高考海南政治卷第1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从题中可知生产M商品的甲乙两家企业都是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要求出2008年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要求出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单位商品M的劳动时间。首先要计算出甲乙两家企业2008年生产M商品的数量和,10×(1+20%)+8=20万件。并计算出2008年两企业生产所有商品所耗费的总时间 6÷(1+20%)×12万+10×8万=140万小时。最后就可算出2008年每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0万÷20万=7小时。

  (四)关于价值量的计算

  例6:(补充题)生产同样一个茶杯,甲耗费3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2小时劳动时间,丙耗费1小时劳动时间,则三人生产出来的茶杯的价值量(   )

  A.同样大                     B.甲比乙大,乙比丙大

  C.丙比乙大,乙比甲大         D.甲、乙、丙之间不能比较

  (五)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例7:(2008广东卷9)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

  A.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B.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C.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D.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解析】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例8:(补充题)2006年上海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状况为:交通、通讯、教育及医疗占33.4%;衣着及家庭用品占14.0%;食品占37.2%;其他占15.4%。该市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

  (六)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计算

  例9:(07年全国卷)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

  A.2  80  40      B.2  40   20     C .4  80  20     D.4  160  40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的理解,对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的理解,涉及价值总量、交换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的认识。可以分三步解决:第一步,先求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4小时所生产的商品总数。根据题意可知,生产者A在4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4件,即使用价值总量为4。第二步求出4件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题目中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未变,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为40元,价值总量应该为4×40=160元。第三步求出交换价值总量。商品价值总量160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也因该是160元。

  例10:(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Ι)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本题把数学知识与政治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下面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方法一: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5÷(1+50%)=10(元)。其次,货币贬值20%,意味着等量货币只具有了原来80%的购买力,故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1-20%)=12.5。方法二: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假设2007年该国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x件商品,价格为15元。现在,由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那么,单位时间内该国能够生产(1+50%)x件商品,假设每件M商品价格为y元。又因为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所以15X=(1+50%)xy,从而得出:y=10(元),即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货币贬值前,该国一单位M商品的价格为10元,由于现在该国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即2008年1元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2007年的0.8元,注意此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在10元的基础上增加20%。假设在货币贬值前,一单位M商品的价格10元只相当于贬值后的N元,那么用比例关系表示,可以看出,1:0.8=N:10(注意等式前后的比例相等)通过计算,得出:N=12.5(元)。

  例11:(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此题相对于全国卷Ι和四川卷要容易的多。此题考查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及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把1元看成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商品数量为1+25%,价值总量依然为1元,则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元÷(1+25%)=0.80元。

  例12:(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四川卷)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如果把200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即为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10%,使用价值总量为1+10%,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1+10%)=110亿元。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M商品的价值总额不变,但M商品数量增加10%,即现在的数量为1+10%。把110亿元看成1单位商品价格总额,则1+10%个单位的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10亿×(1+10%)=121亿元。即M商品在2008年的价值总额=100亿×(1+10%)=110亿;价格总额=100×(1+10%)×(1+10%)=121亿。

  例13:(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宁夏卷)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

  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

  (七)关于存款(债券)利息或银行利润的计算题

  例14:某居民将2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1年,年利率为2.25%,到期扣除利息税(税率为5%)后可得到利息为(     )元。

  A、20360      B、 427.5     C 、360       D、450

  【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公式:税后利息=本金×利率×(1—利息税率)=20000×2.25%×(1—5%)=427.5(元)。

  例15:某商业银行在2007年吸收存款2000万元,发放贷款1500元,那一年银行存、贷款利率分别是3%和8%,其中各种开支50万元。请问该银行2000年利润是多少?

  (八)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

  例16: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

  A、10万元         B、9万元       C、8万元       D、7万元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试题中,只有年薪才是劳动收入,即5+2=7(万元)。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不合题意。

  例17:某公有制企业职工刘国庆每月工资800元,奖金200元,投入10000元作为企业的股份,每年可得股息2400元,同时刘国庆以技术入股,每年可得股息12000元。刘国庆临街还有门面2间,每月要得租金600元。请问刘国庆每月的按劳分配收入是多少?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是多少?

  (九)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

  例18:如果某员工月工资为6000元,那么他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        。

  A、300元      B、440元      C、475元        D、600元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500元的部分
  5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注: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算出该员工的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6000—2000=4000(元);其次,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分段进行计算,得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500×5%=25(元),1500×10%=150(元),2000×15%=300(元),25+150+300=475(元)。

  (十)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题

  例19: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元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0元。如果银行利息率提高1倍,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是(   )

  A、15元      B、20元       C、30元        D、40元

  【解析】解答此题需三步:首先,明确股票价格计算公式: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其次,根据公式算出银行利息率,即银行利息率=预期股息/股票价格=0.4/20=2%;再次,根据公式算出股票价格,即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0.6/(2%+2%)=15(元)。

  通过对高考计算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更加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这是历年高考政治试题命制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方面;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更加突出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综合运用和调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这便是当前高考试题最容易求新求变的方面。在高考中政治学科以计算题形式出现的试题,作为一种趋势将长期贯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高考政治中出现的计算题就是考察学生对最基本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在平常的学习或复习中要强调这方面的练习,复习中要进行强化训练。

5. 为什么股市市值不计入GDP

1、股市市值不计入GDP的原因是:因为股票市场没有生产产品或者服务,不属于GDP要计入的范围。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但它可以当做商品出卖,并且有一定的价格。股票价格又叫股票行市,是指股票在证券市场上买卖的价格。
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3、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用最终产品和服务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和服务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一般在最终消费品市场上进行销售。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为什么股市市值不计入GDP

6. 在通货膨胀期资金链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适宜大胆投资吗?

通货膨胀:从字面上讲就是流通中的可以交换的货物随着时间的变化,在转移过程中不断升值的过程。 可以交换的货物是产品,是凝聚人类劳动的一种成果,产品用于交换就成为商品,商品的价格是反映人类劳动价值的一种表现。 当商品的价格随着时空的转移发生变化时,也就是说人类在这种商品上凝聚的劳动价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理论上只有三种:或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例如: 增加的有:面粉,土地,黄金等 减少的有:手机,电脑,黑白电视机等。 价格不变的商品是因为流通的时间足够短。 如果我们把流通中的可以交换的商品随着时空的变化,在转移过程中不断升值的现象称做膨胀,同样我们也可以把流通中的可以交换的商品随着时空的变化,在转移过程中不断贬值的现象称做“萎缩”。 一般人只关注膨胀很少有人去研究萎缩。所以我们在讨论通货膨胀原因的同时也应当研究通货萎缩的原因。在研究通货膨胀萎缩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思考几个基本问题: 1。劳动价值的表现方式 2。产品的本质与分类 3。商品的本质与分类 4.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5。如何做到对劳动价值进行公正评估 6。劳动价值,产品,商品,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关于产品的定义本来不是什么问题,不过最近我发现很多新型行业的人员不清楚产品的完整定义或者说其分类,现试做如下简单描述: 1。实体:凡有形的产品,如家电,建材,食品等,也就是一般人们普遍认为的产品的定义。 2。服务:美容,澡堂,健身俱乐部等 3。人:如佛,姚明 4。地点:北京,青岛 5。组织:青歌大赛,各种协会, 6。创意:艺术品,何阳的点子等 转贴我以前关于产品的分类的文章供参考。其实不只商品的价格有变化,产品,商品的分类也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比如传呼机这个产品已经退出市场。新兴商品如太空旅游开始出现等。 人类的劳动未必有价值,有价值的劳动不都能形成产品,产品未必都能被市场接受形成商品,商品的价格在时空变化后不 是一成不变的。人们评价劳动者劳动价值的方式方法及结果也会随是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说任何人任何组织要想在任何时空条件下把古往今来人类所有的劳动价值进行正确评估并让所有劳动者共同遵守至少到今天我认为是不可能的,或许到共产主义实现的时候我们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也就解决了通货膨胀和通货萎缩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发达的资本主义和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必然会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萎缩的根本原因,因为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正确评估古今中外所有劳动者劳动价值的评价体系,更无法做到让所有劳动者(包括资本家和官僚阶级)都遵守按劳分配。 虽然通货膨胀与萎缩我们现在还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但我们也并非无事可做。 通常大家防止通货膨胀是因为普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基本上是以货币为形式储存起来,一旦发生全社会的通货膨胀,普通劳动者以往以货币形式储存起来的劳动价值就发生了贬值,人们为了防止自己的劳动价值贬值所以都在竭尽全力防止通货膨胀。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在朝好坏两个方面发展,通货膨胀与萎缩也不例外。因此对于防止通货膨胀向好的方向发展是错误的。阻止恶性膨胀是正确的。鼓励良性的通货萎缩是正确的,对错误的通货萎缩不管不问任期恶性发展是错误的。 易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如果我们把通货膨胀与通货萎缩看作是两仪的话,那么良性的通涨和萎缩与恶性的通涨和萎缩就可以看作是四象。它们之间是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的。道德经: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现在举例说明通货的四象。 恶性的通货萎缩:前几年由于猪肉价格降低,很多农民都不养猪了,因为养猪赔钱,猪肉的价格远低于农民付出的劳动价值。 良性的通货萎缩:移动电话由进入中国市场时的约1万元/部,到今天200-300元/部。 恶性的通货膨胀:当股票的价格远高于它的投资价值时。 良性的通货膨胀:小鸭电器出厂价最低,批发价略高,零售价最贵。 周易研究有象数之说,我们在谈象时也要借价格才能说明问题。 根据易理,四象生八卦,八卦向叠成64卦,再结合60甲子24节气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连绵不断的无限扩张的数字组合,古人称它为奇门遁数。 通货的四象之间的相互转变相对比较简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证。当然,这些变化在没有整理之前远不象奇门遁数那样全面而有秩序。 如果我们能够成功的阻止其他3象向恶性的通货膨胀转化,也就有可能防止全面的恶性通货膨胀. 所以在这四象的相互转化里我主要关注恶性的通货萎缩,良性的通货萎缩,良性的通货膨胀这3象向恶性的通货膨胀的转化. 发生恶性通货萎缩的原因是商品的价格低于制造商品的成本.而当该商品在商品分类里属于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必需品时.就有可能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所以我们关注它,不能让该类商品供给少于需求,一旦打破市场供需的平衡,此商品的价格就会提高,并高于社会普通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的价值时,就产生了恶性通货膨胀,当它们的价格和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全面的恶性通货膨胀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为了解决这个经济问题,就需要相关组织对发生通货萎缩的生活必需品给予补偿.例如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农产品实行补贴就是基于防止恶性通货畏缩向恶性通货彭涨转变的目的.做好这项工作需要认清:1.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必需品有哪些?2.社会普通劳动者平均劳动的价值是多少?3.如何保证该商品的供需平衡.4.提供和取消补贴的方式方法.5.补贴的来源. 发生良性通货萎缩的原因是商品的价格远高于社会普通劳动者平均劳动的价值.也就是说制造通货萎缩的商品的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被高估了.商品通货萎缩的过程也就是制造这些商品的劳动价值逐步回归社会普通劳动者平均劳动价值的过程.当发生通货萎缩的商品足够多,他们的价值被高估的时间足够长,就会产生社会财富逐渐向发生通货萎缩的商品提供者聚集的现象,一般经济界把这种现象称做资本的流动性过剩.所以说资本的流动性过剩只是相对于富裕阶级而言的,对于社会普通劳动者而言他们的劳动成果实际上是被制造通货萎缩的商品的劳动者给窃取了.一旦形成资本的流动性过剩不但能为形成商品的恶性通货膨胀提供资本基础,还能使过剩资本的持有者或操作者在全世界范围内兴风作浪,以资本为武器形成对行业的世界性的垄断,甚至对其他经济组织或实体例如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干涉并有能力制造经济危机.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是要及时认清能够发生通货萎缩的商品,通过打破商品垄断的方法来尽量促使他加快萎缩的时间以此减少资本过剩的数量.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商品制造者会借助政治影响,军事手段,专利技术,品牌,销售渠道等形成垄断. 发生良性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因为社会分工的细化,使得产品在凝结产品制造者的劳动价值以后,在流通过程中又凝结了产品流通者的劳动价值成为商品,如果产品流通者的劳动价值被高估,并且他们的价值被高估的时间足够长,就会产生社会财富逐渐向发生良性通货膨胀的商品提供流通劳动的劳动者聚集的现象,也会出现资本的流动性过剩.如果该类产品属于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必需品时就直接转化为通常大家认为的恶性通货膨胀.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核准流通环节的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被高估的程度并想方设法让其降低.目前在我国比较典型的经济现象是代工,也称贴牌,oem等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了恶性的通货萎缩,良性的通货萎缩,良性的通货膨胀这3象向恶性的通货膨胀的转化原因和解决方案.对于恶性通货膨胀的商品,只要我们对劳动成果施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分配,就可以杜绝全面恶性通货膨胀的现象.我们并没有说明恶性的通货萎缩,良性的通货萎缩,良性的通货膨胀这3象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因为这些转化有时不会转化成恶性的通货膨胀,如果我们在研究商品的四象时能够再深入细致一点,把每个商品的转化过程都搞清楚并能及时做出经济调整就能提早防患杜绝绝大多数的恶性通货膨胀. 总之我们研究通货膨涨的目的还是为了尽量做到按劳分配,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最大公平性.只要这个社会还存在分配不公的现象,也就不可能杜绝恶性通货膨胀,事实表明广大的最普通的劳动者,特别是那些从事传统产业的劳动者和已经丧失劳动力只依靠积蓄生活的老年人是遭受恶性通货膨胀危害最大的群体.而他们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为了尊重人民的劳动价值,防止各种形式的剥削,保持社会的稳定,我们就应该努力防止化解通货膨胀. 提纲完

7. 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力,而是通过知识实现,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此观点错误。 
(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2)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3)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这个回答是马哲的标准答案,如果你还要多加内容的话就要从下面的内容里面挑选了: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商品》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总之,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劳动价值理论)。
所谓物以稀为贵,是指尽管得到这个稀罕物所付出的劳动可能不多,比如是天下掉下来的,但要生产出这个稀罕物所需要的劳动量是很大的,否则人们很快就能生产很多这样的东西,它也就不稀罕了。在历史上,铝曾经因为生产技术的关系,比黄金还贵。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任何物的自然worth〔价值〕都在于它能满足必要的需要,或者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约翰�6�1洛克《论降低利息的后果》(1691年),载于《约翰�6�1洛克著作集》1777年伦敦版第2卷第28页)】

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满足人的需要的东西未必都是实在的商品体,比如一顿美味的晚餐比一顿原材料相同但平淡无味的晚餐,就多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的东西。因此,服务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只是“服务”这种“物”,在使用或消费的前后都不存在,而只在使用或消费的过程中存在并得到实现。而且“服务”这种使用价值的量不大容易计量,一般与它所作用的实在商品体的量有关。显然,炒两盘同样的菜所包含的服务的量是炒一盘同样的菜所包含的服务的量的两倍。由于使用价值才是构成一个社会的财富的物质内容,因此,股票市场的涨跌并不代表一个社会的财富的增加或减少。而且发明创造对一个社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发明创造增加物的有用性,也就增加了使用价值或使得使用价值的增加成为可能。象铁矿石和石油都是由于制铁和石化技术的出现而成为有(使用)价值的或更有(使用)价值的财物。

《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2,价值增值过程:
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如果我们现在把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比较一下,就会知道,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盈亏平衡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只持续到这样一点,即资本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恰好为新的等价物所补偿,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这一点,那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
  其次,如果我们把价值形成过程和劳动过程比较一下,就会知道,构成劳动过程的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在这里,运动只是从质的方面来考察,从它的特殊的方式和方法,从目的和内容方面来考察。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同一劳动过程只是表现出它的量的方面。所涉及的只是劳动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或者说,只是劳动力被有用地消耗的时间长度。在这里,进入劳动过程的商品,已经不再作为在劳动力有目的地发挥作用时执行一定职能的物质因素了。它们只是作为一定量的物化劳动来计算。无论是包含在生产资料中的劳动,或者是由劳动力加进去的劳动,都只按时间尺度计算。它等于若干小时、若干日等等。

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价值的实体
这是劳动价值论第一个方面的含义,它强调劳动价值论中“劳动”二字的含义及其理论价值。它强调和认可了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揭示和确认了劳动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它来源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来源于马克思对劳动大众的关切和重视,与他一贯地以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方法一脉相承。这是劳动价值论的精华部分。
今天人们生产产品、创造价值的劳动,不再是以生产简单工具和简单日常用品为基础的、只需要很简单的工艺流程就可以完成的简单劳动,而是需要许多现代化的机器设备等资本要素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复杂劳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链条也大大地拉长了。但是,即使是最复杂的生产工具和机器设备,如果向前层层推移,最终都归结于人类的活劳动,劳动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劳动创造价值仍然是正确的

以下是所谓知识价值论的有关内容:

知识是劳动产品,是有价值的。但是,由于把知识作为劳动产品的认识的时间还不长,知识产品的价值与价格理论上还存在着许多盲点。
知识是怎么产生的呢?知识首先是在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中同物质产品一道产生的,物质产生的生产实践,既能生产出物质产品,也能生产出知识产品。有物质产品的生产,就有知识产品的生产。知识产品首先是与物质产品的生产相伴随的。就像是人类一般先生产原料产品,再有加工产品样,知识也先有原料知识,再有加工知识。原料知识一般就是跟物质产品一道生产出来的;而加工知识,是对原料知识进行加工后产生的知识产品。一般地,原料知识产品不会用来交换成为商品,但加工知识可能被用来交换,因为,进行知识加工的劳动者,可能难以直接参加物质产品的生产实践,这就是社会分工的需要。
进行知识加工的劳动者也需要维维持生命健康,就需要把自己加工出来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去交换,从而换回维持自己生命需要的物质产品。知识值不值钱,是否受社会和市场欢迎?决定了知识劳动者收入的多少。维持知识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就是知识的生产成本和知识的交换价值。
但是,显然知识的价值不只这个内容,还应有更丰富的内容。
首先,专业的知识劳动者其所获得的原料知识一般不是通过交换得来的,而是通过无偿性的知识社会交流获得的,知识的这部分价值会转化到通过加工后的知识产品中,但知识劳动者一般不会计算它的价值,不会把它计算到交换价值中去。具有产权的知识,其价格或者说交换价值,一般只是知识劳动者为生产知识所付出的成本加合理的利润,而不包括知识的原料价值。知识的原料价值没有转化成有产权的知识的价格或者是交换价值。也就是说,具有产权的知识,其真正的价值大于其交换价值或者价格。人们购买知识,不但是看中了知识的物理性的使用价值外,还看中了知识所包含的没有通过交换的知识价值,这部分价值也会象知识的价格一样转化成新的价值,从而让购买者在转化知识产品中获得更多的价值,这就是一种价值增值现象。可以这样说,任何价值增值现象都是知识价值转化的结果。人的生产能力为什么能够提高?还不是因为人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生产能力。产出为什么会大于投入从而有一个商品价值增量?还不是因为知识的非商品性价值转化成了新增的价值。
但是,当知识产品的价格过高时,会把知识价值中的一部分无偿性、非商品性的价值商品化,从而使得知识价值中的非商品性价值大大降低。从而给购买者通过知识应用转化而获得商品价值增值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大大降低。这又不利于知识的商品化,不利于知识产权经济的发展。因此,任何享有某种知识产权的人,都必须认真考虑这样的问题,一是其占有的知识的价值是不是完全都是自己劳动所得?其中有没有从社会无偿吸收的知识及其价值?如果有,如何处分这部分价值?如何让这部分价值回馈社会?二是知识产权如何合理定价?从而既保证知识劳动者的利益,又有利于知识价值为社会服务?

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价值的实体
这是劳动价值论第一个方面的含义,它强调劳动价值论中“劳动”二字的含义及其理论价值。它强调和认可了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揭示和确认了劳动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它来源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来源于马克思对劳动大众的关切和重视,与他一贯地以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方法一脉相承。这是劳动价值论的精华部分。
今天人们生产产品、创造价值的劳动,不再是以生产简单工具和简单日常用品为基础的、只需要很简单的工艺流程就可以完成的简单劳动,而是需要许多现代化的机器设备等资本要素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复杂劳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链条也大大地拉长了。但是,即使是最复杂的生产工具和机器设备,如果向前层层推移,最终都归结于人类的活劳动,劳动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劳动创造价值仍然是正确的

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力,而是通过知识实现,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8. 求高一政治必修一所有类型计算题的解法,明天考试急

一、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概念:价值量 价值总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
原理:⑴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有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⑵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假设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为x%,则: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前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x%。)
⑶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增加。假设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为x%,则现在的价值总量=企业原产品数量×(1+x%)×单位商品价值量=原价值总量×(1+x%);现在的使用价值总量=企业原产品数量×(1+x%)
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单位商品价值量变小,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
例题1:某国有大型企业要采购特种工作服28000件,有三家企业符合要求。甲厂生产3000件,每件33分钟;乙厂生产23000件,每件30分钟;丙厂生产2000件,每件33分钟。那么,生产这种工作服每件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 )
a.30分钟 b.31分钟 c.32分钟 d.33分钟
例题2:某商品生产部门甲、乙、丙,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每小时生产2件、3件、5件商品,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为每小时生产3件商品,每小时平均创造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80元。该部门2010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假定甲生产者2010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
a.40元 b.80元 c.160元 d.320元
例题3:某行业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每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4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800元,那么,该行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大约( )
a.17% b. 30% c.35% d.40%
例题4:在市场上,如果1件衣服可以换3双鞋子,写成:1件衣服=3双鞋子。请计算下列各题(不考虑其他因素),并选择正确的答案( )
①假如生产衣服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1件衣服= 双鞋子
②假如生产衣服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1倍,而生产鞋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1件衣服可以换 双鞋子。
③假如生产衣服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生产鞋子的社会劳动率不变,则 件衣服=6双鞋子。
a.3、12、4 b.3、6、2 c.6、12、3 d.6、9、2
商品价格与货币的升值、贬值的计算
方法与技巧:商品价格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
①货币贬值,现在的商品价格=原价格÷(1-x%),x%为货币贬值的幅度;
②货币升值,现在的商品价格=原价格÷(1+x%),x%为货币升值的幅度。
例题1:甲国的某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a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80元。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同期货币贬值2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件a商品现在的价值用甲国货币表 示为( )
a.120元 b.160元 c.270元 d.337.5元
例题2:去年甲产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生产该产品的a企业全年生产的产品数量为100万件。如果今年a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货币贬值了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
a.1000万元 b.1500万元 c.1875万元 d.1800万元
货币流通量、通货膨胀率、纸币贬值率与商品价格的计算
①熟记货币流通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而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
由公式可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②通货膨胀率为多发行的货币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现在商品的价格=商品原价格×(1+x%),x%为通货膨胀率,这时意味着物价上涨x%。
③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幅度=(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商品的价格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现在商品的价格=原来商品的价格÷(1-x%),x%为货币贬值的幅度。
总结: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成正比,纸币贬值率与价格成反比。
例题1:甲国2010年流通中所需纸币量为5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纸币需求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8万亿元,这时货币的贬值幅度为 。甲国的一个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量生产1件a商品,标价是90元。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如果在货币贬值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商品现在的价值是 。( )
a.25% 80元 b.25% 75元 c.33% 90元 d.33% 45元
例题2:假设某年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亿元,这时的1元相当于 元,这会引起 。( )
a.80 0.5 纸币贬值 b.80 2 购买力降低
c.160 2 通货膨胀 d.160 0.5 购买力提高
例题3:假设a国2010年生产商品20亿件,每件商品的价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0元,当年货币流通次数为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国2011年发行货币50亿元,则该国货币币值会( )
a.贬值25% b.升值25% c.升值20% d.贬值20%
汇率计算
1、通货膨胀与汇率的变化
方法与技巧 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币值不变,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若m国币值不变,n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1+y%);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 n(1+y%)。
2、货币升值、贬值与汇率的变化
方法技巧 货币升值、贬值都会带来汇率的变化。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比是m:n,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是m:n÷(1+x%);若n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是m:n÷(1-x%)。若n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是m÷(1+x%):n;若m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是m÷(1-x%):n。
原理:外汇汇率升高则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本币汇率降低
例题1:假设2009年m国一单位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3元,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如果m国2010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0%,且该国的货币贬值20%,2010年将该商品出口到n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购买力的角度,可换回n国货币多少元?
a.40 b.50 c.62.5 d.65
例题2:某加工出口企业以每件100美元价格出口产品,若美元汇率降低5%,其他条件不变,该企业的单位商品利润率( ) 
a.减少5% b.增加5% c.不变 d.减少不足5%
例题3:假设2010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2012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
· 1:4.95 b.1:5 c.1:5.6 d.1:6.05
银行利息、个人所得税、股票价格的计算
①存贷款利息的计算
方法技巧 存款利息计算,首先应记住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如果有利息税的话,应扣除利息税;如果让计算本息还需要加上本金。
贷款利息的计算,首先应记住贷款利息的计算公式:贷款利息=本金×利息率×贷款期限。如果让计算复利,第一年贷款的利息应计入贷款的本金。
例题1:2011年4月6日,央行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原来的3%提高到3.25%,当日老张将5万元人民币存入当地农行储蓄所,到2012年4月6日,在免征个人利息所得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老张的存款利息所得为( )
a.125元 b.1500元 c.1625元 d.1650元
例题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1月我国cpi同比上张5.1%,创28个月来新高。钢厂退休工人老李2010年1月19日将20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假定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5%,一年间cpi平均涨幅为3.3%。那么,一年后老李存款的实际购买力约为( )
a.19840元 b.19340元 c.19500元 d.19845元
例题3:某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5%(整存整取),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5.1%。小张年初存入了1万元半年定期存款,到期时( )
a.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上升 b.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下降
c.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没有变化  d.cpi变化对小张没有任何影响
②个人所得税
概念:个人所得税 累进税率 起征点
例题1:修改后的税法将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标准,即免征额由现在的每月2000元上调至每月3500元。到时,月薪5500元的职工实际少缴的税款为( )
a.400元 b.250元 c.305元 d.650元
例题2:假如张老师2011年1月份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是175元,那么他该月的收入是( )
a.2000元 b.3500元 c.4000元 d.3755元
③股票价格的计算
概念:利息(率) 预期股息(率)
公式: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注意: 股票价格与股票面额 股票价格与汇率、银行利润、币值问题的结合